Skip to main content

Featured Post

DFP第一堂課(1)


為什麼那麼多台灣媒體要使用DFP(現改名Google Ad Manager)?這就跟開車需要儀表板一樣,隨著需求演進,汽車功能要越強大,於是介面要更多功能。


以前車的儀表板長這樣,連方向盤, 排檔總共8個功能:

現在車的儀表板長這樣,加GPS與兩側門把按鈕總共87個功能:


總之市場需求越繁複多樣,產品就進化多元。

台灣是一個媒體數量很多,類型很多元的市場,各種主題如新聞,科技,財經,時尚,美妝等主題應有盡有,大家都想從廣告主/媒體代理商,爭取到預算。2000年後媒體相繼建置網站,但直到2010年為止,網站廣告的營收始終沒有規模化。


主因是這個時期做網站廣告,需要直接用內容管理系統(CMS)上稿,換檔期就得手動換素材,而且同個版位很難輪播素材,把工程師操壞了也沒有賺比較多。另個原因是廣告主也還在摸索購買的投資報酬率怎麼算,一開始只能沿用紙本思維,例如banner放一週/月來制定成本單價,但因為Google Analytics (GA)那時還不怎麼普遍,所以究竟多少曝光(imp), 點擊, 訪客觸及(UU),業界也沒有公定標準。還有一個原因是智慧型手機尚未普遍,因此閱覽人次(也就是流量)的成長有瓶頸,畢竟桌機大部分還是用來工作。

於是乎2000-2010期間,台灣媒體做網站廣告只是加減賺,主要還是靠傳統渠道如紙本/電視廣告。沒有這些渠道的原生媒體,便只能靠廣編或其他置入。

但生命總會找到出口,推動整個命運輪盤的歷史事件,一件件發生:

1. Google 2007買下DoubleClick後,媒體歷史巨輪開始以次方的速度推進。Google用DFP平台,逐一發展出廣告代碼單元部署(Google Publisher Tag),符合即時競價(RTB)趨勢的委刊競價原理, 優先委刊遞送等,讓廣告進稿系統可以單獨於網站CMS後台之外來管理,並且同步處理多個廣告來源/素材。

2. Google AdWords盛行。2011年後廣告投放平台AdWords在台灣開始暴衝成長,每天有數以萬計的廣告主/媒體代理商透過AdWords操作,把一個個曝光打進GDN聯播。GDN的版位來自AdSense,讓從大到如坐擁百萬觀眾的電視雜誌,小到如網路原生媒體,部落格等型態的媒體,在版位上放置AdSense廣告代碼,就能拿到營收。



3. 因為AdSense在媒體間的盛行,樹立了千次曝光計價/點擊計價(cpm/cpc)的市場計價規則(AdSense主要點擊計價,也可算出RPM/CPM),讓整個媒體採購業更懂得如何投入以獲得KPI與ROI。當然,Yahoo從2009年起於台灣盛行的Yahoo聯播網(多以CPC計價),也逐漸教育了從買方到賣方,關於數位廣告KPI的邏輯。

以上,歸納出媒體使用DFP的主要原因:
  • 符合數位廣告時代的計費方式 (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/click)
  • 廣告單元代碼系統,廣告輪替省時省力 (Google Publisher Tag)
  • 符合RTB的委刊競價邏輯 Line Item Bidding
  • 同步處理多個廣告委刊/素材 (Waterfall Algorithm)
  • 委刊優先遞送層級(Line Item Type) 

以上原因,其實就是DFP會成為台灣媒體寵兒的優勢功能。DFP第一堂課系列,接下來會針對這些功能,進行操作說明與討論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